公司资讯
脓毒症造模方法之CLP造模法
发布日期:2024-10-31
脓毒症造模方法之CLP造模法
目的:脓毒症研究虽深入,但发病率死亡率仍升,机制不明。它是重症死亡主因,威胁健康,社会负担重。目前无特效药。建立疾病模型对研究治疗、早期诊断、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一、脓毒症动物模型的基本要求
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评估治疗策略及开发新药物的关键步骤。脓毒症作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本质涉及宿主对感染的失控性反应,并伴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为了准确模拟脓毒症的这一特征,动物模型的设计必须从多个层面反映其病理生理过程。
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的模拟
- 促炎爆发与抗炎反应:
促炎阶段:
脓毒症初期,机体对感染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如TNF-α、IL-1、IL-6等,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这一阶段在动物模型中应表现为显著的炎症指标升高和器官损伤。
抗炎/免疫抑制阶段:
随着炎症反应的持续,机体进入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阶段,表现为免疫细胞功能受损、细胞因子产生减少等。这一阶段在动物模型中可通过检测免疫细胞活性、细胞因子水平等指标来评估。
- 血流动力学变化:
高排低阻阶段:
脓毒症初期,由于炎症介质的作用,血管舒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同时心脏收缩力增强或心率加快,导致心输出量增加,形成高排低阻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这一变化在动物模型中可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来确认。
低排低阻阶段:
随着病情进展,血管对炎症介质的敏感性降低,血管舒张作用减弱,同时心脏功能受损,导致心输出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也降低,形成低排低阻的休克状态。这一阶段是脓毒症病情恶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动物模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
- 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症可导致多个器官系统受损,包括肺、肝、肾、心等。在动物模型中,应通过观察器官功能指标(如血气分析、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来评估器官功能障碍的程度。
二、脓毒症动物模型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脓毒症动物模型作为研究脓毒症病理生理机制和评估治疗策略的重要工具,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1.血流动力学表现:
模型应展现出脓毒症典型的高排低阻血流动力学特征,即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并伴有高代谢状态。
2.器官功能障碍:
模型应伴随多个器官的功能障碍,包括但不限于肺、肝、肾、心等,以模拟脓毒症的临床表现。
3.自然死亡率:
模型的自然死亡率应达到50%~70%,以反映脓毒症的严重性和转归特点。
4.时间间距:
器官功能障碍及动物死亡距脓毒症模型制备应有一定的时间间距,一般在制模后6~12小时发生的器官功能障碍或死亡属全身炎症反应所致,以区分直接损伤与炎症反应过度激活造成的损伤。
三、实验动物选择
在制作脓毒症动物模型时,多选用雄性小鼠,原因如下:
- 雌性小鼠较雄性小鼠更能耐受脓毒症和失血性休克。
- 进入发情期的雌性小鼠性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 雄性小鼠在脓毒症时更易于发生免疫抑制,更符合脓毒症病理生理特点。
四、CLP模型选择原因
盲肠结扎穿孔模型(CLP)被选为脓毒症模型的“金标准”,原因如下:
- 机制相似性:
CLP模型非常接近于人类脓毒症的发病机制,能够较好地模拟全身性炎症反应。
- 适用性:
CLP模型非常适宜用于防治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新药的临床前观察。
- 技术成熟:
CLP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已被建立,经过多年发展,技术成熟,操作简便。
五、CLP模型造模方法
CLP脓毒症模型的建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 盲肠远端结扎:
手术引发的结扎部位组织变性坏死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 盲肠穿刺:
穿孔后使粪便内容物漏入腹膜引起多菌性细菌性腹膜炎,进而诱发全身性炎症反应。
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 大鼠腹腔麻醉消毒后,选取腹部正中切口打开腹腔长约2cm。
- 寻找盲肠,小心分离其远端与大肠的系膜。
- 在盲肠远端1/2处用无菌4号丝线紧紧结扎。
- 用无菌7号针头在已结扎盲肠远端中央处贯通穿刺。
- 把盲肠推回腹腔,关闭腹腔。
更多服务咨询请致电:
15001394959
15555144551
17666664644
导科医药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