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讯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上)

发布日期:2024-06-18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上)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是研究心脏泵血功能降低病理状态的重要工具。常见模型包括使用阿霉素或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以及通过冠状动脉结扎或阻塞模拟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这些模型能模拟人类心力衰竭的多种表现,如心肌肥大、心室重构等,对于深入理解和探索心衰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N0.1 饮食诱导模型


图片


肥胖通过高脂饮食可诱导实验动物出现高脂血症,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狭窄,导致心脏缺血,最终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此方法模拟自然发病过程,但耗时长且缺血程度难控制。为提高模型成功率,研究者们结合高脂饮食与其他因素,构建更为完善的心力衰竭模型,以更准确地研究肥胖相关的心力衰竭机制。



No.2 转基因模型



基因敲除或转基因小鼠模型为揭示特定基因在心脏发育、功能以及心力衰竭(HF)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平台,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HF的发病机制并识别潜在的治疗靶点。然而,这些模型在模拟人类心衰患者的复杂病因和病理变化上存在局限性,无法全面反映临床心衰的多样性。



No.3 药物诱导模型



药物诱发心衰模型通过注射特定化合物导致心肌功能受损或心脏损伤,简便且重复性好,但无法全面模拟临床心衰的复杂病理。这种模型适合评估心脏毒性药物和强心药效果,但作为急性模型,可能无法准确反映药物对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效果。



1、乙醇诱导法(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致心衰)


乙醇中毒可导致心血管损伤,进而诱发心力衰竭。研究表明,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在血液中累积,可引发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收缩力,延长心房功能不应期,最终导致心衰。此造模方法可控,适用于急性乙醇中毒致心衰的机制研究及药物研发,但诱导周期长。



2、异丙肾上腺素诱导法

图片


异丙肾上腺素作为β受体激动剂,能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率,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心肌纤维化和坏死,进而引发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该方法因无创、易重复且诱导时间短,被广泛应用于构建慢性心力衰竭模型,以研究心衰的分子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变化。然而,实验的成功与否受到动物、药物和给药途径的影响,需进行预实验来优化实验方案。



3、阿霉素诱导法(损害心肌致心衰)

图片

阿霉素作为抗肿瘤药物,虽有效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但因其心脏毒性,会损伤心肌组织并触发过氧化反应,导致实验动物心脏衰竭。此方法简便易行,心衰时间可预测,适用于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病及评估新疗法。然而,模型左心功能不全程度不稳定,心律失常发病率高,导致模型存活率较低。



4、戊巴比妥钠诱导法(抑制心肌致心衰)



戊巴比妥钠因其负性变力作用,能显著抑制心肌收缩,诱导急性心力衰竭。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且重复性高,是医学界广泛认可的急性心衰动物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然而,它无法完全模拟临床上心力衰竭的复杂病理变化。



5、野百合碱诱导法


野百合碱(MCT)是从特定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其活性产物在肺部沉积,损害肺血管内皮细胞,引发中层增生和肺动脉高压。长期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导致右心室肥厚,最终诱发右心衰竭。这种造模方法经济、简便、存活率高,能高度模拟重度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右心衰竭病理,适用于研究临床充血性右侧心衰,但建模时间较长。




更多服务咨询请致电:

15001394959

15555144551

17666664644

导科医药竭诚为您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