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讯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下)
发布日期:2024-06-18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下)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是通过药物(如野百合碱)、基因编辑或手术操作等手段在动物体内模拟心力衰竭的过程。这些模型旨在研究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虽然每种模型都有其局限性,但它们为深入了解心力衰竭提供了重要帮助,是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N0.1遗传型模型
1、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
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作为一种遗传性高血压模型,能够高度模拟人类高血压引发的心力衰竭过程。这种模型属于压力超负荷型心衰模型,其特点在于大鼠出生后1至2个月内,心肌细胞即出现变性及灶状坏死;随后在2至3个月内,心肌纤维化逐渐显现;最终在3至5个月内,出现心肌肥大和心室扩张等显著的病理变化。这些特征使SHR大鼠成为研究高血压导致心衰的理想模型。
2、自发衰老倾向(SAMP8)小鼠
SAMP8小鼠是一种具有自发衰老倾向的小鼠模型,它在模拟与年龄增长相关的心力衰竭方面表现出色,为衰老相关心力衰竭(HF)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平台。
3、SHHF大鼠
SHHF大鼠作为一种遗传模型,能够自然发展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状态,并高度复现该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皮下水肿和腹水等。这些大鼠携带facp肥胖基因,且该基因编码的Leptin受体存在缺陷,这一遗传特征导致它们出现肥胖,进而在大约15个月龄时发展为心力衰竭。SHHF大鼠为心力衰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模型。
No.2 手术诱导模型
1、心脏压力超负荷型
高血压和心室流出道受阻常导致心脏压力超负荷。建立心衰模型时,通过线或动脉夹缩窄大血管,模拟心室流出道受阻。关键在于精确控制缩窄程度,严重缩窄可致急性心衰,中度缩窄则先引发心肌肥大,随后发展为慢性心衰。此模型为研究心衰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有效平台。
2、心脏血容量超负荷型
容量负荷性心衰模型通过模拟血液从动脉分流至静脉系统,增加心脏前负荷和回心血量,最终导致心衰。常用动静脉短路法制作,如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短路,模拟慢性心衰过程,适用于研究心衰代偿机制及舒张功能不全。此法虽可靠,但操作复杂,成功率依赖技术水平。该模型类似于临床高心输出量心衰,广泛用于研究神经内分泌改变、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异常及药物疗效。
3、 缺血(或梗死)型
(1) 冠状动脉结扎法
冠状动脉结扎法是模拟人体心肌缺血或心梗导致心衰的动物模型。该方法通过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来模拟心肌梗死,其病理特征与临床上的冠状动脉阻塞相符。结扎后4周可获得稳定的心肌梗死模型,适用于研究心衰的病理生理演变、药物预防作用等。然而,此方法操作难度大,要求手术者具备高水平技能,且术后动物病死率较高,这限制了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尽管有挑战,但该模型仍为心衰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
(2)冠状动脉阻塞法
采用导管介入技术,向动物冠状动脉注入栓塞物质如水银、塑料微球或血栓,诱导心肌缺血,模拟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此方法创伤小、重复性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且可控性强,优于冠脉结扎法。然而,它需要精密仪器支持,经济成本较高。这一模型为心力衰竭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
更多服务咨询请致电:
15001394959
15555144551
17666664644
导科医药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