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讯

关于小鼠动脉瘤模型实验研究

发布日期:2025-03-05


小鼠动脉瘤模型实验

一、实验背景


  动脉瘤,特别是腹主动脉瘤(AAA),作为老龄化社会的一种潜在致命性大血管疾病,其高致死率和缺乏有效药物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难点。为了深入了解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有效的干预靶点和治疗药物,研究者们构建了多种动物模型。其中,利用APOE小鼠通过皮下泵入血管紧张素II(Ang II)构建腹主动脉瘤模型是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实验目的


      通过建立小鼠动脉瘤模型,研究者可以模拟人类动脉瘤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深入探讨动脉瘤的形成、发展和破裂的分子机制。这对于理解动脉瘤的本质以及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至关重要。小鼠动脉瘤模型还可以作为药物筛选和疗效评估的平台。研究者可以在模型上测试潜在的治疗药物,观察其对动脉瘤生长、稳定性和破裂风险的影响。这有助于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提高治疗效果。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小鼠动脉瘤模型,模拟人类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后续的药物研发和治疗策略提供实验基础。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


①实验动物

选用健康的8-10周龄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体重在20-22g之间。APOE小鼠因载脂蛋白E(ApoE)基因被敲除,易出现高脂血症等特征,是研究心血管疾病尤其是腹主动脉瘤的理想模型。

②实验试剂与设备

血管紧张素II(Ang II),植入式微量渗透缓释泵,生理盐水,手术器械(眼科剪、止血钳、镊子、针线等),麻醉设备,MRI成像设备等。



四、实验步骤



①术前准备:小鼠术前禁食12小时,不禁水。手术前以3%异氟烷诱导麻醉,后俯卧固定于手术台,低浓度异氟烷维持麻醉。术前75%乙醇消毒并灭菌器械,小鼠剃毛后75%乙醇三消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

②手术操作:在耳下、前肢肩胛骨上方作1cm横向切口,撑开切口后用直止血钳作皮下通道,钝性分离皮下腔隙以备植泵使用。将含有Ang II的缓释泵植入空隙中,流量调节器不能朝向切口,泵应完全植入,皮肤无张力覆盖整个切口。植泵后夹切缝合,75%酒精消毒。小鼠置37℃保温板苏醒,观察小鼠至其完全恢复后放回笼中常规饲养。

③术后观察:术后12-24小时检查皮肤闭合状态及泵的位置,确保没有泵推挤切口的情况。若切口需要添加胶或泵突出,立即手术修复。术后第28天取出缓释泵。


五、实验结果

MRI成像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腹主动脉直径显著增加,且出现典型的动脉瘤形态学特征。组织学分析发现,病变动脉段出现弹性纤维断裂、平滑肌细胞耗竭和炎性反应增加等典型的AAA病变特征。此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到模型组小鼠腹主动脉壁中MMP-12等金属蛋白酶表达量明显升高,这与人类动脉瘤的发展过程相似。


END


文中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谢谢!


更多服务咨询请致电:

15001394959

15555144551

17666664644

导科医药竭诚为您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