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讯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
发布日期:2025-02-13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模型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的常用动物模型。它通过模拟人类神经受压情境,研究疼痛机制。此模型大鼠会展现机械痛觉过敏(轻微触碰即痛)、热痛觉过敏(对热刺激反应增强)和自发痛(如舔舐受伤后肢)等行为,类似人类神经病理性疼痛体验。
CCI模型
对大鼠实施腹腔麻醉后,消毒其左后肢,沿股外侧作纵切,分离肌肉以显露坐骨神经。在神经分叉前段进行游离,并使用4~0号线在间隔1mm处进行3次适度结扎,力度需使大鼠肢体轻微抽动,避免过紧切断神经或过松无效压迫。术后清洗伤口,缝合肌肉与皮肤,置大鼠于温暖安静处复苏。术后观察大鼠左后肢步态异常,足趾卷曲,行走边缘着地且跛行,表明CCI模型构建成功。
机械痛觉过敏评估
(von-Frey测试)
测量大鼠机械痛阈值:将大鼠置于金属网筛适应后,使用不同强度von-Frey纤维丝刺激其后肢足底,记录引起快速缩足反射的最小强度。正常大鼠阈值较高,而CCI模型大鼠因机械痛觉过敏,阈值显著降低。
测量热痛阈值:通过热辐射痛阈测量仪,记录大鼠足底受热刺激后出现缩足或舔足反应的潜伏期(PWTL)。在干预后不同时间点(2、6、10、14天)进行测试,每足重复3次取平均值。CCI模型大鼠的PWTL较正常大鼠缩短。
热痛觉过敏评估
利用大鼠对热刺激的逃避行为来评估其痛觉。当大鼠后肢足底受热时,痛觉增强会促使其迅速抬腿避让。设定热板温度(50-55℃),将大鼠置于其上,记录从接触热板到抬腿的时间,即热痛潜伏期。CCI模型大鼠因痛觉敏感,热痛潜伏期明显短于正常大鼠,前者可能在4-8秒,而后者通常为10-15秒。
自发痛行为观察
在无外界刺激条件下,观察大鼠的自发疼痛行为,如舔舐、摇晃或抬起受伤后肢,以评估其自发痛水平。将大鼠置于透明观察箱内,记录一段时间(10-30分钟)内这些行为的频率和时长。正常大鼠罕见自发舔舐后肢,而CCI模型大鼠则可能频繁且长时间地舔舐受伤后肢。
情绪行为
末次干预后2h,进行明暗箱实验。检测系统包括明暗箱和记录系统两部分,明暗箱分3个不透明室,A室、B室较大,为条件训练室;C室较小为中性室,位于A、B室前面,各室之间有门互通。明暗箱顶部装有记录系统,将大鼠放入明室,记录10min内的停留时间和穿梭次数。
今天这篇文章就到这里啦
有相关业务需求的可以打电话咨询噢!
更多服务咨询请致电:
15001394959
15555144551
176666646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