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讯

母鼠吃仔?怎么个事儿?

发布日期:2024-08-15

推文开头必放gif

母鼠吃仔的原因

      在动物界,母鼠食仔现象虽令人痛心,却是它们为了生存与繁衍而不得不面对的残酷选择。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营养不足、环境压力、母性本能及物竞天择等多重原因。


1. 笼位密度

环境拥挤造成的一种压迫效应可导致动物吃仔,环境拥挤表现在饲养密度大、空间小、温度高。

预防措施:针对怀孕母鼠,预见性地规划其产后环境至关重要。高饲养密度不仅提升幼崽被吞食的风险,还暗藏被踩踏的不幸。故确认母鼠腹部隆起、孕育新生命后,应迅速将其安置于专属笼舍,隔离成年鼠群,既保护幼崽免受侵害,也为分娩与哺乳营造安全港湾。操作时务必温柔细腻,以免惊扰孕期母鼠,诱发产后异常行为。此外,添置柔软纸制品作为筑巢材料,助力母鼠营造温馨小窝,进一步提升幼崽的存活率。


2. 外界干扰

      常言“胆小如鼠”,实则在孕期及产后,小鼠更显脆弱与敏感,近乎神经紧绷。任何外界的微扰,如突兀的光照、嘈杂的噪音、气味的微妙变化,乃至频繁的窥探,都可能触动它们的敏感神经,引发惊恐与焦躁,进而促使母鼠采取极端措施——咬食幼崽。因此,营造一个宁静、稳定的环境,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干扰,成为了保护这些弱小生命的关键所在。

预防措施:


1.光照管理:动物房光照需精细调控,照度维持在15-20lx,工作区则增至200lx以上,确保动物舒适且便于观察操作。

2.噪音控制:室内噪音严格限制在60dB以下,尤其是母鼠产仔首周,需加倍注意保持安静。

3.气味稳定:母鼠对气味高度敏感,产仔初期严禁手触幼崽,必要时用镊子轻移并涂抹母鼠气味,以防母鼠误食。产后一周内尽量不换笼,必须换时保留旧垫料,减少气味变化。

4.避免布鲁斯效应:孕初期母鼠应远离陌生雄鼠及其气味环境,以防流产。

适度观察:母鼠产后第一天需避免打扰,次日可逐渐增加观察频率,注意避免惊吓。


3. 母鼠母性较差

       "母爱伟大,却也非绝对。在鼠类的世界里,并非每位母亲都能完美诠释母爱的真谛。首次成为母亲的母鼠,可能因经验匮乏而显得手足无措,情绪上也更为敏感易激。更有甚者,若其自幼未得母爱的充分滋养,便可能无意识地延续这一模式至自己的育儿之道,最终导致幼崽的不幸遭遇——或被误食,或因疏忽而饥饿夭折,这一幕幕悲剧,实则是‘原生家庭’影响下的无奈轮回。"

预防措施:

面对首次生育可能带来的母性不足问题,预防确显棘手,毕竟母性表现需待幼崽诞生后方能显露。然而,一旦遭遇此类情况,为预防再次发生食仔悲剧,提前规划便显得尤为重要。此时,引入性格温和、母性良好的ICR小鼠作为“奶妈”备选,便成了一项有效措施。

具体操作为,事先培育并保留即将临产的ICR小鼠作为备用。待问题母鼠产下幼崽后,迅速而细致地进行幼崽替换,即将问题母鼠的幼崽与ICR“奶妈”的幼崽交换。此过程中,务必确保在幼崽身上涂抹ICR母鼠的粪便或尿液,以混淆气味,使ICR“奶妈”能无缝接纳这些“外来”的幼崽。如此,这些幼崽便得以逃离原生家庭的阴影,在温柔的“奶妈”怀抱中茁壮成长。

4. 营养缺乏

生产以及哺乳期,母鼠对于营养的需要也会更高一些,母鼠若营养不足则会对鼠仔下狠手。

预防措施:在母鼠分娩前夕,我们可以通过细致观察其外在表现来初步评估其营养状况,比如检查毛发的光泽度及整体的精神活力。若发现潜在的营养不足迹象,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至关重要,比如为母鼠提供富含营养的食物补充,如鸡蛋、黄豆及瓜子等,这些食材富含脂肪、蛋白质及维生素等关键营养素,对于满足哺乳期母鼠激增的营养需求、促进乳汁分泌、进而降低幼崽被食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5. 自然淘汰

小鼠有5对乳腺,后代太多(超过10只)时,先天弱小的鼠仔就会被吃掉或饿死,进而保证其他鼠仔的茁壮成长。


预防措施:虽然通常建议尊重自然法则,减少人为干预,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及时清理夭折的幼崽,却是一种必要的关怀措施。这是为了防止母鼠因频繁接触死亡幼崽而可能形成的不良习性,即过度适应血腥气味,进而增加误食健康幼崽的风险。因此,在保持对自然规律敬畏的同时,我们也应适时介入,确保母鼠及其后代的健康与安全。


更多服务咨询请致电:

15001394959

15555144551

17666664644


导科医药竭诚为您服务~

推文结尾大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