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讯
文献分享 | 小细胞肺癌的蛋白质组学特征确定了生物学见解和亚型特异性治疗策略
发布日期:2024-10-15
小细胞肺癌的蛋白质组学特征
确定了生物学见解和亚型特异性治疗策略
一、背景
小细胞肺癌(SCLC)作为肺癌中占比15%的亚型,是全球癌症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恶性程度和致死率均居肺癌之首。SCLC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极低,仅为5%,这主要归因于其高速增殖、强转移特性以及对治疗的显著抵抗性,导致预后效果极差。尽管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领域,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SCLC的治疗手段却鲜有突破,患者生存率在数十年间未有显著提升。因此,深入探究SCLC的分子机制,对于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迫切需求。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112例未接受治疗的中国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原发性肿瘤组织及其相邻正常组织作为对照,通过综合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数据资源,开展了一项全面的多组学分析。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全外显子测序(WES)、RNA测序(RNA-seq)以及同位素标记的蛋白质组学技术(TMT-MS),对样本进行了深入的分子特征剖析。
三、研究结果
1. 中国人群 SCLC 蛋白质基因组分析概述
研究团队收集了112例中国未经治疗的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肿瘤及其配对正常邻近组织(同济大学[TU]-SCLC队列),采用全外显子测序(WES)、RNA测序(RNA-seq)及整体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全面分析。共鉴定出28,471个非同义体细胞突变、27,080个体细胞拷贝数改变(SCNA)、11,209个蛋白质和62,881个磷酸位点。TP53(72%)和RB1(56%)是最常突变的基因,且TP53和RB1的失活在SCLC中至关重要。尽管TP53突变率较西方人群低,但与日本队列相似;RB1突变率与其他队列差异不显著。此外,ZFHX3突变频率高(19%)。中位肿瘤突变负荷(TMB)为每百万碱基对5.45个非同义突变,TMB高的患者总生存期(OS)更佳。研究确定了四个突变特征,其中93%患者为吸烟主导型,15%为错配修复缺陷主导型(dMMR-dominant),后者OS更差。dMMR-dominant肿瘤TP53突变少,而FAT1和错配修复途径基因突变多。这些发现揭示了烟草致癌物与SCLC的关系及DNA修复缺陷在SCLC中的重要性。
TU-SCLC队列的基因组图谱
2. 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基因组畸变的影响
SCNA分析揭示了多条染色体的扩增与缺失。研究团队评估了SCNA对mRNA、蛋白质和磷蛋白丰度的顺式和反式影响。在顺式效应中,他们发现了大量显著正相关,并鉴定了261个在肿瘤与正常组织间差异表达的蛋白,这些蛋白主要涉及mRNA加工、DNA修复和有丝分裂。反式效应方面,染色体5q的缺失与多个生物过程相关,特别是DNA复制、修复和细胞周期进展。特别地,NKX2-1、GNAS、AURKA等关键基因与SCLC的致癌性或药物靶点相关。RB1缺失在蛋白水平上显著影响524个蛋白,主要富集于粒细胞活化、干扰素应答等途径,而167个负相关蛋白则与DNA构象改变相关。磷酸蛋白水平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途径受RB1缺失的影响。此外,FAT1突变与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黏着斑途径上调有关,且fat1突变肿瘤中VIM磷酸化位点增加,主要参与细胞骨架重组和运动。
SCLC 的体细胞改变和突变谱
3. 肿瘤-NAT 比较揭示SCLC 相关蛋白质组事件
主成分分析(PCA)表明肿瘤与正常相邻组织(NAT)在mRNA、蛋白质和磷酸化水平上有显著差异,且肿瘤异质性更高。差异分析揭示了肿瘤中DNA复制、细胞周期等途径上调,而补体、凝血级联等途径下调。定义了25个在90%以上肿瘤中表达量升高2倍以上的SCLC相关蛋白,其中STMN1、TMA7等蛋白与致癌作用相关,且其敲低可降低细胞增殖。纯SCLC与合并SCLC的蛋白质变化大多相似,但22种蛋白在纯SCLC中特异性增加。此外,1667个磷酸化位点在肿瘤中上调2倍以上,其中81%的磷酸化位点丰度变化大于相应蛋白。通过激酶活性推断和磷酸基特异性特征富集分析(PTM-SEA),鉴定出19个活性升高的激酶,包括CHEK1等,它们在肿瘤中的磷酸化丰度变化大于蛋白丰度,且CHEK1及其底物的表达升高,参与细胞周期阻滞和DNA损伤反应。
与肿瘤发生和预后相关的蛋白质基因组改变
4. 对已识别的与生存相关的蛋白质进行功能分析
监督分析识别了16种与患者生存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其中HMGB3表达升高与较差生存率相关,CASP10表达降低与较好预后相关。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验证了这些蛋白在SCLC中的预后价值。HMGB3在SCLC中表达上调,可能作为致癌驱动因素,增加细胞迁移。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分析显示HMGB3结合的基因参与控制细胞迁移的途径,如黏附连接、紧密连接和黏着斑。HMGB3过表达导致促进癌细胞迁移的基因(CLDN10、PKP2、ITGB4、VTN、LAMC2)表达增加,这些基因的敲低显著减少细胞迁移。因此,HMGB3是SCLC的有价值预后生物标志物,并通过调节细胞连接相关基因的转录作为致癌因子。
蛋白质组预后生物标志物的鉴定和验证
5. TU-SCLC 队列的免疫状况
研究表明,免疫细胞浸润与SCLC患者特征(如性别、吸烟、TNM分期)和生存显著相关。基于xCell评分,确定了热肿瘤、冷肿瘤和NAT富集三种免疫亚型,其中冷肿瘤预后较差且与神经内分泌(NE)表型相关。热肿瘤富含细胞毒性免疫细胞,上调多种免疫途径,可能适合免疫治疗。ZFHX3突变在热肿瘤中显著富集,与更高免疫评分、肿瘤突变负荷(TMB)和更好生存率相关,可能是免疫治疗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临床试验显示,ZFHX3突变患者对新辅助免疫治疗的疗效更佳。冷肿瘤中DNA复制、细胞周期和DNA损伤修复途径与免疫评分负相关,推测DDR活性升高可能导致免疫抑制。胞质DNA传感通路与免疫评分正相关,DDR活性可能通过减弱cGAS-STING通路激活导致免疫抑制。
TU-SCLC 队列的免疫状况
6. 具有独特生物学特征的多组学亚型
研究整合了107个SCLC肿瘤的mRNA、蛋白质和磷酸化数据,通过NMF无监督聚类分为四个亚型:nmf1(高增殖、DNA损伤相关),nmf2(TMB最高,特征蛋白少),nmf3(ECM受体相互作用、RTK信号活性增加),nmf4(MYC靶点高表达、RNA代谢途径富集、高染色体不稳定性)。各亚型具有不同CNA特征、转录因子表达模式和分子特征。nmf1亚型NE得分最高,nmf3亚型EMT评分最高,nmf4亚型MYC表达活跃,且MYC磷酸化位点上调。MYC表达而非基因扩增能更好地指示MYC状态,是定义低NE特性和高POU2F3表达SCLC子集的有价值标记。
TU-SCLC队列的多组学分类及相应的生物学特征
7. SCLC 亚型特异性治疗策略
研究基于多组学亚型特征探索了SCLC的治疗弱点。nmf1亚型与高增殖、E2F活性和复制应激相关,对RTK抑制剂不敏感。nmf3亚型RTK信号传导活性上调,对安罗替尼治疗敏感,肿瘤生长受强烈抑制。nmf4亚型对AURK抑制剂(alisertib、barasertib、AMG-900)更敏感,治疗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相比之下,nmf1亚型对这些抑制剂不敏感。这些结果表明,SCLC亚型具有不同的治疗反应,为亚型特异性治疗提供了依据。
四、结论
本研究对112名初治SCLC患者的肿瘤和邻近肺组织进行了全面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了FAT1突变、RB1缺失和5q丢失的致癌作用,确定了预后生物标志物HMGB3,并发现其促进细胞迁移。免疫特征分析显示ZFHX3突变与高免疫浸润相关,且DNA损伤反应活性增强可能抑制免疫。多组学聚类确定了四种亚型及亚型特异性治疗靶点,并通过药物测试验证了治疗反应预测。该研究为SCLC生物学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见解。
文献来源:
更多服务咨询请致电:
15001394959
15555144551
17666664644
导科医药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