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资讯

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的代谢组学应用成果

发布日期:2024-09-20

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的代谢组学应用成果

       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理生理机制成为研究热点,尽管其高发病率与复杂性并存,具体机制仍不明。探索PCOS的代谢途径对于揭示其病理及发现代谢标志物至关重要。代谢组学技术为此领域研究开辟了新途径,通过分析血清、尿液及卵泡液等样本,已发现多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为PCOS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本综述旨在概括这些研究成果,并强调其在PCOS诊断与理解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介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影响超10%育龄女性,诊断依据AE&PCOS标准包括高雄激素血症、月经异常或/及多囊卵巢形态,分A、B、C三型(全符合、高雄+月经异常、高雄+多囊),鹿特丹标准另增D型(月经异常+多囊)。PCOS不仅影响生殖内分泌,还伴胰岛素抵抗,易致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腹部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下图展示了其复杂临床表现。

32b5cf576e555b8735aae0ada8977a3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的代谢组学应用

       采用新颖非侵入性特异性方法识别PCOS生物标志物,可深化其病理理解。代谢组学作为新兴学科,通过识别体内小分子,不仅反映遗传表型,还体现年龄、饮食等外部因素影响。代谢组学监测生物体状态,捕捉细微生化变化,对PCOS诊断具潜力。PCOS涉及多代谢途径异常,代谢组学分析2014-2020年研究,探讨血浆、血清、尿液及卵泡液中代谢物变化,揭示不同生化途径间的代谢物水平关联,促进PCOS病理机制的理解。

1.脂质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代谢紊乱中的最大群体

PCOS女性磷脂、LPC等代谢物下调,LPC低增IR、T2DM风险,与PCOS代谢变化一致。脂质谱随月经变化,PPARγ相关鞘脂减少。Vonica等发现PCOS女性多种代谢物变化,特定胆甾烷等为关键区分物。血脂异常特征为LDL、VLDL、TGs升高,HDL降低。这些发现揭示了PCOS复杂的代谢机制。

Szczuko团队(2017)研究发现,PCOS女性血浆游离脂肪酸偏低,但PUFAs显著上升,暗示低度炎症反应。DHEA作为PCOS潜在标志物,其过量在PCOS女性中常见,且血清DHEA-S浓度用于评估高雄激素血症。此外,19-oxotestosterone水平上升,可能与芳香化酶高活性促进雄性激素转化有关。Zhao等(2014)指出,PCOS女性DHTS和ANDS也升高,表明雄激素合成过度。Dhayat等(2018)进一步揭示PCOS中存在11-氧合雄性激素合成的替代路径,并发现雄甾烷二醇等四种类固醇为潜在诊断标志物。


2.代谢组学研究的局限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不同的化合物和生化途径,表明了这一常见内分泌疾病的复杂性。然而,代谢组学研究有一些局限性在于个体间的代谢水平差异,在女性中检测到的代谢物的范围可能与月经周期中的不同激素水平相关。


三、结论

      代谢组学在探索PCOS病理生理学中展现出巨大潜力,能够揭示紊乱的代谢网络,涵盖脂质、脂肪酸、鞘脂、甘油磷脂、类固醇、碳水化合物及氨基酸等多维度。PCOS女性体内特定生化过程的上调现象虽已显现,但其临床价值尚待深入验证。确立有效的生化标志物,不仅是PCOS早期诊断的关键突破,也为未来精准医疗和靶向疗法的开发奠定了基石。


更多服务咨询请致电:

15001394959

15555144551

17666664644

导科医药竭诚为您服务~

推文结尾大全

分享到: